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4日电(苏亦瑜)“4年了,我还一直记得这件事”平日嘻嘻哈哈爱开玩笑的赤道几内亚小伙马图,声音突然柔和了下来。
(相关资料图)
7月2日,“‘Z世代’画像中国”网络互动活动江苏站结束了所有行程。一路上承担着小组长职务的马图,是几位国际青年博主们里面中文最“溜”的人。来到中国已经近6年的他,一直在更新着对于中国的印象与感受。
一次热情帮助始终温暖着他
2019年,马图乘坐29小时的列车前往广州。由于没买到坐票,一路站着的他已经感觉到很疲惫。这时,带着几个小孩的中国妇女邀请马图坐在他们的位置上休息会。一开始,马图觉得应该让孩子坐就拒绝了,然而这位妇女依旧热情地让他坐下休息。
“当时确实觉得很累了,她告诉我小孩子会到处跑没事”,于是马图就时不时和这位乘客换着坐会,操着还不准确的中文频频说着“谢谢”。“当时心里感觉怎么这么好的人。我从2019年到现在还没有忘,这对我印象非常深刻。”马图浑厚的声音里,流露出了些许的触动而微微颤抖。
影视剧里萌芽中国的画像
因为儿时与一个中国同学的交流与接触,马图开始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兴趣。此后,他便从许多中国影视剧里来看中国,“小时候看了很多中国电影,(看)最多的就是成龙的电影,也看过《三国演义》”马图说。
此后,通过在当地孔子学院的学习,马图更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中国是一个比较发展的国家,如果掌握了中文未来会有更多的机会。”于是马图背起行囊,来到了中国求学,父母对于他的决定也十分支持。
在适应中逐步感受中华文化
一开始来到中国,有诸多的不适应。北京冬天的寒冷,让这个来自非洲国家的小伙感到无所适从。他打趣地说,“第一次(感受到)零下温度的时候,我就开始哭了。”而语言问题,是这些外国青年博主们最常提到的困难。
“声调真的很难”马图一边摇头一边说,“‘买’和‘卖’声调不同意思完全不一样。”起初,他除了在学校学习中文,还喜欢通过听中文歌、看中文电影等来学习中文。他也告诉记者他的独家学习方法,就是看中国的动画片,“中文电影电视剧太快了,可能很难理解,但是动画片比较慢就很好学习。”
马图的“中文歌曲库”种类很庞大,谈到喜欢的中文歌,他哼唱起了《茉莉花》,“虽然是小时候和老人们学的,但是我现在还记得茉莉花这首歌的调子。”。此外,也有跟年轻同学们了解到的流行歌曲《我们不一样》《孤勇者》等。一路紧凑的旅程中,他常常唱着《我们不一样》来调动大家疲惫的气氛,其他的外国青年博主们也纷纷跟着一起律动。
爱吃炒饭的中国美食“评论家”
在扬州短短2天的旅程中,马图吃了近4次扬州炒饭,甚至最后一天晚上还打包带走了2份。“我很喜欢炒饭,在(中国学校)读书的时候我常常每天都要去吃各种炒饭。”这个炒饭忠实爱好者,打卡了学校周边的各种炒饭店,能够细数出每一家的不同,“每种类型都很好吃。”他轻挑着眉毛赞不绝口。
说起美食,仿佛打开了马图的话匣子,而这个高壮的小伙还偏爱甜口的食品,到南京品尝桂花酒酿小丸子的时候,他一口气连喝了两碗。提及喜欢哪个中国城市的美食,马图选择了广州,“因为广州的口味比较甜,比较像我家乡饭菜的口味。”
城市间的碰撞带来新鲜与包容
来到中国近6年的马图,已经游历了约十几个城市,他告诉记者,每个城市都能带给他不同的感受与文化。马图惊讶地告诉记者,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虽然都是属于中国,但是它们的食物口味差别很大,有的东西南方是甜的,北方则是咸。此外,两个地域的人风格还不太一样,有的热情奔放,有的谦虚客气,“他们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真的很有趣。”马图说。
而对于中国城市的看法,在他逐渐拓展的步伐中,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马图告诉记者,之前因为不了解江苏的城市,以为会很偏远或者不太发达。但是这趟行程让他改变了这种想法。“这次我发现在扬州或者南京,都能感受到许多现代化的发展。我也发现在中国,去的很多地方发展都很好。”马图频频点头感叹。
而这个喜欢沿海城市的小伙,还计划着暑假去打卡大连或者三亚,“已经列在清单上了。”他告诉记者,未来也会继续探索更多的中国城市,去学习每个城市不同的历史与文化。
当被问到用一句话描述眼中的中国时,马图突然沉默了下来,托腮思忖了很久很久。“很棒、很厉害、很牛!”他告诉记者,他到中国后与中国人的相处,能感受到他们非常热情,很愿意去分享自己的文化。
这一路上,常常有中国人看到不同肤色的马图,总是会热情地对他打招呼,“Hello! Welcome to China!”他说,这时候他感到很温暖。面对合影的要求,马图也是乐此不疲,还会甜甜地回复一句已经非常标准的中文“你好!”(完)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