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散文丨黄劲松:大地之上

来源:红网    时间:2023-04-07 14:37:20

黄一骏/摄

第七届常德原创文艺奖获奖作品:


(相关资料图)

大地之上

——农历二十四节气系列散文

文/黄劲松

立春

苍翠的松枝挂着细碎的雨滴。一只说不出名字的黑色精灵慵懒地栖息在枝桠上。

风把树桠拉得很长。

通向冲田的小路,潮了。下过雨,大地清新自如。

有一个初始的声音入耳。不是雷声,是遥远天际传来的,让日子不再沉闷,让疲惫舒展如燕。

古典之韵,许久未曾听见。二叔的二胡,停了一冬。

一双手,一双粗糙的手,轻轻地,优雅地推开了一扇门。

母亲柔弱的手,轻抚着她早已花白的发髻。

祖母笑着折来一截桃枝,枝上有苞蕾。插在香炉的两边,三碟斋果,三炷香轻烟袅袅。

邻居大婶进门来,紧了紧衣服,好冷。踮脚在土墙的竹篓内拿走一包菜籽。祖父盯着她说,个把月后就可见青了。

隔壁大伯的嘀咕隐约传来,今年再也不能要那个种子了。伯母接过话,“仙优”的米好吃,种这种吧,收了给孩子们带些去,软。

祖父在门前的菜地里放了种子,喃喃自语,还是本地白菜好。

七点零三分,父亲吧嗒吧嗒来了精神,春来了,时辰到了。祖父提了提嗓子,对着空中一阵吆喝:“迎春咯——”。炮声很响,祖父的声音很亮。村子的上空,一片烟雾,一片吼声。

房顶有鸟悄然飞过,轻声一扬,无一点爪痕。

雨水

一粒种子,出现在人类出现之前。然后与人世邂逅。

她显得那么平凡与安静,虔诚又端庄。最后,她便以饱满的姿势与这个节气并肩。

在每个春天的第二个节气里,我们用一粒种子作了扉页,一年便芬芳了许多。多少个世纪,我们与一粒种子为伴,或风雨交加,或阳光灿烂。

今天,我们依旧活在一粒种子之上。她在阳光下发芽,惊天动地,又无声无息。她让厚重的土地欣然开怀,破土的声音,震动整个世界。

在萧瑟的天地间,她守着只有她坚守的终生法则。

雨从枝头落下,收藏在枝节间的小嫩芽还在酣睡。我经过她们的时候,却明明能感受到一种萌动,一种天与地支撑起的震撼。

惊蛰

天地终于全部苏醒。

所有的所有,都在这一刻晃动。自由,随性。或张扬,或内敛。

太阳突然白了,亮了。所有生灵与世界的约期,我也要参与进来。

苍茫中,迷雾随一声声春雷散去。静了一冬的生物,此时被叫醒,我以为,这是天与地的怜爱。

太浮山樱花谷的早樱开了,丁玲学校后山水库下的白玉兰开了,八方楼西头的李花也快要开了。道澧河畔,安福内外,处处绿茵如被,繁花含羞。我以为,这是天与地的媾和与点缀。

那些花儿,那些花骨朵儿,正放肆地妖娆着,或羞涩或娇恬地探头探脑,扰动我的春心一片。

我实在无法折叠这美好。

泥土的香味弥漫天地间。布谷鸟还没有来。潮湿的坡地上,我仿佛看见了被蔓纱无法裹严的春。萌动的风里,小草正用它袖珍的弧度,张扬它的忍隐。

空气忽然一阵阵燥热,被春风吹来的云团好似在飘荡的瞬间,要落下雨滴。

雷声又响起来了。

春分

在湘北开满油菜花的田野,在香樟繁茂的校园后山,在山间密林里的水塘边,万物苏醒,萌生。

趟过冬的思绪,我们已经完成了一场场旧事的回忆,还有,对成长的沉淀和憧憬。

春风,穿行于我终生惦记的乡间。陌上柳,阡中情。

所有灵动的景色正随风扶摇而起,柳条,花骨朵儿,在清冷的气息中颤跃、摇动,它正在预谋着一场又一场更加热闹的花事。

清之朝阳,柔之斜阳。一枝枝一朵朵柔情,渐次绽放。

一切都与疼痛无关。

玉兰开在西边水堤下,一次次在我眼中颤栗,悸动,这是一种无关忧伤的败落,洁白的忧伤。

她的美,横扫一切。

在广阔的大地上,民谣在各个角落次第响起,风流而厚重。

在这渐浓渐深的春天里,开始滋生一种曼妙的诗意,这,便是春分。

清明

最初在意这个节气,是在曾祖父的坟前。风吹着,雨也下着。

我抱着自己的身子,寒意阵阵。

春水荡漾在我的眼里,父亲沉默地点燃一炷香,两支蜡烛。然后,我们对着坟头的墓碑作揖,膜拜。

水应该慢慢暖了。有些生命,在一扇大门中越过。

一条条道,从起点到终点。一个个故事,在开始时便已结束。

一些灵魂穿越时空,这个节气,我们不回避死亡。

风筝停在空中,线牵在手里。

这个节气里,有些颜色也风情万种。

逝者的葬仪与死亡的证词,在这里,在这个季节里,如此和谐。

沉默的土地,见证了无数欢欣与泪水。

春天,渐渐地美了,空中回响着红尘中最美的音律。

有些高昂,有些婉约,也有些哽咽。空茫的节气里,清瘦也明澈。

内心有一片清晰,亦有一片模糊。

遍地春光,载着一份份惦念,生者与死者,存与逝。

所有的生灵,依然可以出世入世。

谷雨

念叨着,你就来了,一如那位着绿衫的俊俏女子,站在春的枝头上,在苍山碧水的深处,悄然微笑。

枝头嫩叶上的露珠晶莹如玉,淡爽的清凉在树头摇晃,就在这一场接一场的春雨中,春情悄然萌生。

这就是生我养我的澧兰的春,令我一次次梦牵魂绕的春。每个枝头,都结满了绿色的果实,青涩,精致。

父亲说,该浸稻种了。

母亲告诉我,后山新开辟的黄土地已种下了花生。

犹记童年时光。祖父为檐下的燕窝钉下小木板,祖母抬起头说,好几天没出太阳了。

踏着松软的泥土,一双双粗糙有力的手正编织着谷雨中特有的景致。

一粒种子等待一垄新芽拱土,犹如一行行美妙无比的诗句在心中正待迸发而出。

我把这样的记忆,小心地安放在我的心里,轻搁在我的案头,在这个春天最后的一个节气里,万象更新。

立夏

春已尽。

在乡野,夏早已替代了春。

田埂上,荠菜高举起顶花的茎,飘摇着衰老的白花连成了片。蒲公英的种子被带向了四面八方。

油菜地已经变色,稻田里注满了水,布谷鸟开始练声,蝌蚪们在水沼里挤成了团,每一个小墨点都生出了小脚,争先恐后,上岸成蛙。

少年悄悄尾随着姑娘,钻进旧年的草垛里,暖实的私语听得人耳热心跳。

身上有了细密的毛汗,长袖衫有点穿不住了。

凉风从土墙的缺口处带着阳光一点点地射进来,抚摸着院子的每个角落。

井台上,俯身提水的大婶,领口处微露的一抹洁白,惹得姑娘的脸发热。一只猫尖叫着把小伙子的目光引来,姑娘的脸顿时红了。

柳枝间的阳光晃了又晃,小伙子的扁担也晃了晃,目光追随着姑娘的背影,拐进了小院。

院落的青竹竿上,晾着一溜滴水的衣裳。

表嫂隔着院门问母亲:姑,你家的梅子熟了没?

母亲的小脚一路碎步来到后山,表嫂跟在后面轻声喊:姑,你慢点。

远远听到母亲问候的声音:害喜不?还好,就是想吃酸的。听见母亲的轻笑声,表嫂脸微红头微垂,偷偷瞟了我一眼。

舅舅在院里的槐树下泡起了一瓷缸子金银花茶,一只蜜蜂栖息在杯子边贪婪地嗅着茶香。

祖母摘了一篮子新鲜的黄瓜,其中一根解了表哥的馋。

妹妹搀扶着表嫂从后山回来,迎面扑来一缕缕梅子酸甜酸甜的气息。

小满

风还在吹着。

一路走来,我与青青稻田撞了个满怀。绿色的浪花啊。眼前,有什么比遭遇一场稻浪更扣人心弦的呢。

沿着青草蔓延的田间泥径,一路向东。

五月。用一片稻田的视野看五月,看它如何开阔,如何清澈。

阳光正好从浓绿的枝叶间落下来,打在我的脸上,留下斑驳的吻痕。

突然有短暂的幻觉。沿着它的痕迹,仿佛看到年少的自己在稻田里,如何弯腰,如何弓背,如何期待逃离这贫瘠的乡村。这些陈旧的时光,正随太阳的光斑缓缓潜回我心灵深处。

青苗在眼前摇晃着。有一些树桠挂满了果实,比如油桃,比如奈李,正耽于成熟与青涩之间。而枇杷已经黄了,甜了。

很快,它们便会被采摘,连同这眼前的阳光。

此时,我正在某棵树下凝望,想象着一双手的细节,它们如何残留着时光的痕迹,让我的黑发不知不觉中稀疏脱落,染成苍颜。

芒种

六月的深夜,我仿佛看见一道曙光从我的窗子斜入。

燥热的植物与蟋蟀,整夜侵扰着我的睡眠,我的呼吸。

这是一种月光下合奏的弦曲,我用一颗悲凉的心,一种谦卑的姿态倾听着。

或许,再过一些时段,它们会低下声音,慢慢止息。

大地也都忙碌起来了,农家小院里,却有一种悠闲的诱惑。

风吹着母亲微白的发,把我的思绪吹向很久很久以前。

四季豆在院前菜地的竹架上结了长长的果,最廉价的夏茶在父亲的茶缸里,也被泡得清香清香。

燕子欢叫着飞过头顶,一朵火红的石榴花在风中凋落。

夜的小屋,夜的深处,原木门内的油灯摇着从前的故事。小院里和小院外的人都睡了,每一扇窗都静了下来。

在六月的一个窗子里,我途经芒种。

夏至

这时候,白昼很长很长。

夏的足迹很深很深。

它不露声色地把所有的热情呈现。风吹落了浮云,大地一片灼热,荷花沉浸在它自己的世界里,沉默地伫立着,守护着她永恒的隐秘。在荷塘的一角,红莲带着时光的痕印,划满全身。

树叶越来越绿,雨越来越少了。

一串串汗珠砸落在泥土上,连着一声声吆喝,向更热的前方荡漾而去。

我的父老乡亲,踩着自己的汗珠一路前行。汗水被皲裂的泥土吸干,滋润着前方的路。这是一条带着灵性与血性的路,头顶的大太阳能分辨出来。

夏至,勤劳的乡民用自己的血和汗,让天地金光闪闪。它们与一缕缕阳光交汇成一条条最美丽最坚韧的弧线,在苍茫之中画出它们独有的刻度。

这条道路没有尽头,乡亲们的汗水,源源涌出。

小暑

虫子在草丛里吟唱,知了在树林里对歌,捕蝉的少年从树下走过,一张网便停歇了此起彼伏的蝉声。

空气,热了起来。

村里,阳光覆盖了所有的庄稼。一只蜻蜒飞过,俏立在绿得泛白的荷叶上。

几只蚊子停在祖母的帐上,祖父拿来一把用碎花布缝边了的蒲扇。水牛在对门的堰塘里甩了甩尾巴,赶走背上的牛蝇,也惊起泡在水里贪玩的赤身少年。

狗尾草周身布满朴素的灵光,在连接远方与家园的小路边摇晃着腰肢。

后山的另一侧,悠长的鸡鸣声让夏日午后显得更加宁静。

所有的背景是墨绿色的,绿得深沉而厚重。

祖母换上了成套的棉绸衬衣和裤子,端坐于禾场的竹床上。邻家婶婶抚摸着问,祖母笑着说城里外孙女买的。笑声随着穿堂风吹来,没有一丝汗味。

黄昏,炊烟斜斜地上升,放牛娃吹着口哨,麻猫不安地徘徊在手拿鸡腿的堂弟脚下。

蝙蝠出笼了,将老屋的窗棂撞得哐哐响。村子另一头的女人在唤儿回家洗澡。

弯月悬在樟树顶上,宛如一块渐渐融化的薄雪。

院子深处,响起电视剧的对白。

大暑

湿热的气息此起彼伏。在城市的边缘,在乡村的角落。

蝉,在树林里精彩地演奏,高低抑扬,错落有致。世界从此无绪,唯蝉声不被侵扰。

潮湿与阳光一样浓烈。再也找不到一处清凉。

呆在空调房,隔着厚厚的玻璃,望着窗帘外正发酵的世界。

尖锐的喧嚣声与浑浊的世界成正比,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卑微与孤独。

想着在某日的午后,在阳光直射的时候,在乡村的树荫下,敞开心胸,安然自得。

然后看少年牵牛从我身边走过。他也许会回头,看我如何活在这个炎热的夏日。

看我如何在乡村的太阳下,用汗水洗去身上的尘垢,如何交出属于你和我的一切。

然而,这一切却令我无处逃遁。

立秋

这个时候,堰塘里的水更清更静了。

乡间蜿蜒的小路,一如长长短短的诗行,迤逦行走到我的面前。

秋天即将到来,季节的轮回与心情的变化就在转瞬之间。

珠日桥,毛花界。我的故乡安静地承接着所有的时令。立秋了,可夏季还在村庄里,并没有走到尽头。

一种静悄悄的过渡在树与树之间上演,我在树枝的痕迹中找到了一种季节间微小的切换。我倾听它深邃的呼吸,看那不动声色的颜色正如何在树枝上渐变。

傍晚的草堰水库有丝丝凉风。这个时候,水鸟从空中飞过,划下一道低低的痕。

光线耀眼处,我已不能适应它的真实。水天一色,似乎比真实更美丽。

立秋,是秋天的使者。在秋天里,它倚门独立。天似乎高了些,云也淡了,可是,天还不凉。

处暑

清晨,走在穿短衣短裤的人群中,偶尔可以见到那个穿蓝色长袖布裙的女子。

这才知道,季节竟一天深似一天。

老榆树的叶子依然绿着,你抬头时会发现,云有些浅了,风也有些柔了。

一个人走过依旧炎热的白昼,穿过凉爽温润的黄昏,舒缓的节奏像空谷足音,一直伴随在你身前身后。

你在路灯下,拂去头上那枚落叶。

一张面容浮现在你的眼前,那是娘亲的脸,叫你的心生出些微疼痛的挂念。

这样的日子,许多的时候,你似乎总是置身于一种相近的人生境界里。

从耳边的蝉声里却听出另一种疲软。

在桂花树下的石凳上,独坐到深夜。

你的思绪终于从迢迢的往事中回来,才发现该回房加衣了。

清晨的短信还在,灯下的你打开,老弟说——

井丘田里的稻子快黄了,后山新开荒的那块黄土地里的花生长得不太好,天旱太久了。今年的收成很一般啊。

转身看见弯月正静静地陪着你,深情的眼神像极了一个人。

那个叫你乳名的人,你小声唤她的时候,便有人在月光的另一头回应你。

白露

老家。

挥舞的银镰轻碎地回响。伯父的脱谷机,也在轰鸣着丰收的交响曲。

六千年的稻谷,立在乡村的指尖上,被轻与重交替的脚步渐次包围。千年的稻香,笼罩着远处的山和近处的水。香了庄稼,湿了归途。

迎着太阳,顶着秋风,泼出了一丘丘金黄的色彩。

一如一种暖色的弦音,静静地流淌。我屏住了呼吸,观照这永恒的光辉。谁的汗如诗般抚摸着天空,像天使的手,写着野旷天低的句子,写着苍茫与雄浑。

一如真实与梦幻,梦想与现实,灿烂着它充满诱惑的景象。瘦瘦的炊烟,如一缕缕疲倦的乱发,如一篇泼墨散文,散漫且无章法,点缀着粗犷与温柔。

一种久违的劳累,是从季节与内心的纯净开始的,在馨香恣意的每一颗谷子里闪亮。

化为一生的暖意。

秋分

在秋的深处,欣赏何为辛劳,何为执着。

你若不来,秋就不老。

饱满的黄豆,在母亲的担肩上摇响着它的音符。祖母的手心捧着笑意,告诉我黄豆的故事。有一根稻穗,落入父亲的眼中,成了种子。

而我,和小伙伴们在暮色中拾捡农家的欢喜,在金黄色的田野之中,笑着不肯抬头,不想回家。

直到母亲的呼唤声声传来。

母亲的锅台,摆着青绿的花菜。祖母说,她总分不清盐与味精。而灶前的我,一把手里的柴火塞进灶膛,劈柴烧得吱吱响。母亲说,火小一点,菜都快糊了。

这时候,屋顶的烟,徐徐飞升。祖父一如孩童,要吃煮沸的黄豆。我突然明白,从来老来少。

捡一粒已晒干的谷子,放在手心,凝视着它。读一次土地的奉献,道一声秋天的感慨。

一缕缕阳光,一阵阵清风。云淡风轻之时,滴一粒秋雨,寻一路芳踪。

寒露

风,隐隐凉了。薄薄的云絮,在天际孤独地飞。水线,在迅速地下降,浅淡,成一种沉沦的暗。岸上的树与秋水的姿势如同深邃的哲理立在天地之间,大音希声。

雁鸣总会在这个时候响起,叫声跌落在渐深的暮色里。不知是谁的眼泪,化作最后的光亮,照耀它一路南行。

一只白鹭,栖在收割后的稻田,一动不动。西边的水渠堤上,红日降落的地方,有一只小狗,望了我一眼后,缓慢走在村口的转弯处。这时候,一些浅白色的雏菊开在安静的田埂上。

这时候,落日在远方的天际,打开那扇属于自己的门。一只孤独的鹤,伫立在水草上,好似一句苍凉的比喻。在静谧的象形文字间,少年时代那些忧伤的记忆,显得更加雄浑而悲壮。

霜降

霜天角晓。

我更愿意看到寒霜凝树,然后沉静在大地上,让我可以体验到从不外露的坚韧。在这个时节,抚摸着收藏的果子,比如柿子,比如板栗,我便可以这样被时光凝固成一种记忆,然后在岁月中存留下来。

我被允许封印在一种宁静里,一如一只倦飞的蝶,安享着节气带给我的微冷。秋日的最后一个时令了,群山在我眼前渐渐秃顶。不知不觉中我也行走成了一座山。

细弱的小草渐渐衰黄,轻风拂过的地方有一湾浅浅的水,它的周围有着同样的寂静。

无论是纷落的红叶,还是渐枯的丛林,它们都安静下来,在一些旧时光中,无论感伤,无论喜悦。

一些暗处的力量,在它们宿命般的暗示中,我的目光能企及的,只是一些荒凉。

乡村里田野上,能收的大都收了吧。月亮在这时已被洗白,可以被她照亮的地方,越来越沧桑。

立冬

我走在巷子里,然后在漏下些许阳光的树荫下放慢了脚步。

农历立冬的黄昏,我走在经常散步的安福大道边,玉兰树依然墨绿,周围的一切显得朦朦胧胧。空气中隐隐有丝丝柚香,那是谁家的窗口,漏出一阵阵咿咿呀呀听不清歌词的小曲。

任何隐秘或张扬的感情,在这样幽暗的氛围中都是不会设防的。冥想着这些的时候,我就看到了一个迷路的孩子。

应是被人骗来的乞儿,他伸出手,无助的眼沉默地看着我,一脸迷茫。那一刻,我不知自己能做的是什么?我慌忙掏出零钱,放在他脏污的手上,然后看到他干裂的唇微微一笑,而后瞬间消失无踪。

他的鞠躬显得那么程式化,破旧的衣服包裹着他稚嫩的沧桑。这个小小的乞儿,他能找到回家的路吗?看他匆匆离去的背影,有一种悲苦,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

刚闪现的心灵火花很快熄灭,一切归于平静。我接着往前走,偶尔踩着几片从树上飘落的枯叶,能听到叶片上筋脉清脆的断裂声,带着忧伤。

我并没有忽略掉写在落叶之上的心情。

小雪

坐在河街的那个茶楼里,注视着窗口走过一个拾荒的老者。他躬着身,背上是破旧的纤维编织袋,还有一些破纸皮。

这是一个看不出年岁看不清五官的老人,浑浊的眼亦看不出情感。生活把一个老者推向了边缘,而我们都忘了他也曾经年轻过。他的背影,让我一下子知道了真正的落寞,没落。

此时,天空的颜色昏黄,像得了霍乱症的人的脸色一样。你看过道水河涨水时的那些浊水吗?对,就是那种颜色。

梧桐叶子还没有到大片大片飘落的季节,能飘飞的只有惹人心烦的飞絮。那些落到你颈上的毛球,弄得你浑身不舒服。就像这个季节的风撩在心底,痒痒的。

那些黄色的绒絮被晚风吹着,在不怎么干净的马路上打着滚,在斑驳的树荫里寻找着最后的归宿。

风很冷了。我从阳台上回到房间里,仍然能嗅得到玻璃窗外的清冷。我用低头沉思的姿势,想着一只再也飞不起来的鹰,想着一树从此黯淡的花。想着它们曾经如何飞扬,如何娇艳和美丽。

这些依附在我内心深处的想象,常常撞击我的心脏,让我在随时想起它们的某一刻,都会神情漠然,呼吸急促。

小雪在并不遥远的北方,隐隐而来。

大雪

一群人在高声说笑,因为刚完成凉水井的郊游,或是某些无聊游戏中的得失。他们脸上显出幸福的模样,只是洋溢出的色彩太多,看久了让人眩晕。

这些红男绿女们在传阅着各自的骄傲,和持久却不怎么真实的矜持,还有略显苍白的感悟和唏嘘。我想我们都是游离态的,为何非要找个理由,找个名分,把很多人绑在一起呢?仅仅是因为无边无际的寂寞?

很多人都在微信朋友圈里晒着金黄的银杏叶,而我,仍然钟爱梧桐,在这个小县城里几乎毁灭殆尽了的梧桐。

梧桐,落叶乔木,幼时树干呈白色,叶子掌状分裂,叶柄长,花单性,黄绿色。木质轻而坚韧,可制乐器和各种器具。种子可以吃,也可榨油。为象征幸福和快乐之良木。……

一年,不,一生之中很多重要的情节,总会在冬天里被有意无意中忽略了。比如春天的试探,夏天的热恋,秋天的诀别。

大雪之日,天地如一汪巨大的沼泽,混沌,阴冷,潮湿。每一片银杏叶都宿命地回归了大地,只剩下枯瘦的枝桠绝望地伸向青空。

雪在不远方,徘徊已久,今天终于携雨而来。敏感的我偷偷留意着,冬季在大雪日这一天,会如何变化。

冬至

我端坐在无雪的冬天里。母亲说,冬至到了。

北风把满天烟尘吹散。山村清晨的寂寞中,空气仿佛有丝丝颤抖,我默默地感受着这份清凉。

古老的村庄陈旧了,高大的杨树伸着枯枝,顽强地立在冬日的上午,寂静无声。寒流来临,所有的华丽都被收藏,朴素的言辞最适合此时的情与景。

阳光,在冬日里最容易破碎。

堂姐披着满身的寒气,从对面山坡走来,用一大把阳光抚摸我的额头,生怕一缕冷风或一句重话就吹熄了这温暖。那么轻,那么柔。

我惬意地感受着这份温柔的诱惑,在我渐渐长大的时光里,从此有了无法言说的风韵。

冬至将至的夜里,躺在母亲为我新铺好的原木床上,在稻草的暖香和棉被的拥抱中,一夜温柔。

又一个寂静的清晨,穿着适合上世纪70年代中国乡村的蓝布棉袄——老裁缝新做的,看屋后山火红的枫叶染霜,褪色,坠落。阳光斜斜的,北方有雪的日子,江南的乡里浓霜亦冷。

我想一直守着这细碎的日子,这一份淡淡的亲情,这一双粗糙暖和的手。

坐在祖母摆好的饭桌上,看着汤圆和鸡蛋安卧在红糖水中,安卧在我面前这个熟悉的搪瓷碗里,小小的我便莫名地温暖起来,然后粲然微笑。

小寒

三九天,小寒至。

在凝霜清冷的凌晨,时空没有错位。耗尽半生的时光,立于故乡小寒的凛冽中,恍若置身于料峭早春,一如农夫的春耕时节。

我还以为是在某个春日的下午,农人们在田间忙碌着烟苗,大步走在待耕的田垄上。上午十时,这是春天即将到来时的忙碌。

太阳的光芒低过雪的额头,如潮的寒流裹挟着雪珠而来,扑面的风带着灰色的希望,在小寒这一日更加清晰。

此时,一只寒鸦颤抖地拍翅而起,夹杂着暗哑的叫声,撕碎了那页隐藏了整个冬天的童话。

我的乡亲们并不因此而悲怜,一丝希望总在青灰色的世界里升腾,那是生命中最为厚重的畅想。想起前几天的大地银装素裹,我不得不肃然起敬。

大寒

北国自然是纷纷扬扬的瑞雪,南疆田野的油菜依然葱绿,站在冬天最后一个节气的台阶,眺望时光深处,我仿佛窥见春天在不远处招手。

时间是一条河流,在大寒的渡口,每一个手势都溅起了诗意的浪花,我似乎可见那枝头摇晃的梨花。搭在两棵树之间的竹竿上挂起了腊肉腊鱼,村里的长辈们在等待远归的孩子。

听到婶子走近母亲的灶头问,鸡鸭风干了么?于是,乡村宁静的天空便咸香了起来。

在老家,我嗅到了储存着太多离乡人的思绪。进出低矮的瓦房土屋,陈旧发黑的原木门窗,汇成了一种牵引游子回归的色彩,渐渐地在归乡的泥泞里,拧成一股温暖的淡黄。那些在他们脚下已被踩踏出来的坚实小道,正伸进远方浪子的梦。

不久,天空那轮昏黄的日头会慢慢返清。从冬天到春天的这个结口,我们途经它的时候,在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里,一切都会在等待中来临。我愿意相信,我们的季节将会到来一场场温暖,一片片绿色。

黄劲松,笔名风清扬子,男,1968年4月30日出生,湖南临澧人,中学语文教师。常德市作协会员,湖南省诗歌协会会员。微信六行诗写作的实践者和倡导者。有诗文散见于《诗刊》《十月》《青年文学》《诗歌报月刊》《芙蓉》《散文诗世界》《湖南日报》等各级各类报刊并收入《中国当代青年微型诗选》《当代传世诗歌三百首》《天天诗历》(小众书坊)等多种选本。

本文发表情况:

1.《散文百家》2019年第7期(总第385期)

2.《散文诗世界》2019年第6期(总第170期)

3.《桃花源》2019年第三期(总第173期)

4.《湘湖》2019年第三期(总第157期)

5.《城头山文学》2019年第四期(总第150期)

6.《常德晚报》2019年全年连载

7.《常德日报》2019年选载。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