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为提升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来源:穷心理    时间:2023-03-05 11:09:44

适当的焦虑能促进个人效率的提升与目标的实现,过度的焦虑则会给个体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


(相关资料图)

研究表明,焦虑能够影响个体对外界的反应,焦虑水平高的个体更难有亲社会的行为倾向。

此外,焦虑导致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减少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已经被证明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影响焦虑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表达。

研究拟对大学生焦虑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进行研究,考察共情在焦虑与亲社会行为倾向关系中所起的作用。

根据以往研究,情绪调节因素也是影响焦虑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重要因素,因此引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这一变量,进一步考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共情中介焦虑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通过团体辅导方式进行干预,进一步验证焦虑、共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

研究的教育启示

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焦虑情绪与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为焦虑的缓解,共情水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亲社会倾向水平的提升提供模型构建与方法借鉴。

根据研究结果,大学生的焦虑现状处于较高水平,这需要各界积极行动起来,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容的成长空间。

为了帮助大学生降低焦虑情绪、提高共情、亲社会行为倾向、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个人及社会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教育行政部门:

(1)创新大学生多样化评价方式。降低分数、论文在大学生评价中的权重,敦促和引导教师转变成绩第一的固有评价标准,增加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评估、大学生素养评价等评估方式,减少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人才之间的不对等性。

将自评与他评(同学评、教师评)方式结合,更全面地对大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大学生更全面认识自己,尽早建立个人发展方向与目标;

(2)倡导优秀企业家参与教育教学。大学生焦虑中部分来源于对社会就业的未知与恐惧,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增大、竞争剧烈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更易受影响而产生焦虑情绪,这就需要增加对企业的认识与认知。

目前,很多高校都会聘请企业成功人士入校教学,将知识教授与实践经验传递有机的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的需求、思维与理念,将自己的发展与企业、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以成功人士为发展榜样,将焦虑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3)加强舆论引导。现代社会多媒体的使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体舆论无形中会对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影响,甚至影响到个人对事物的判断,因此正确引导舆论导向非常重要。

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对大学生榜样、事迹等“正能量”人、事、物的宣传,为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提升大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利用微博、公众号等媒体进行知识传授,引导大学生积极互动,各抒己见,提供更多大学生表达自我与交流交往的平台,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建造充满正能量的教育教学环境;

(4)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一线教师是与学生距离最近也是最了解学生的群体,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进行处理,将会在学生问题处理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对高校一线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发现与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积极解决问题,对于学校发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层面: (1)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并积极干预。如今各高校在入学时已普遍开展心理健康筛查,但是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保护还远远不够,在入学筛查之后,更需要积极的定期追踪调查,以便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干预。

学生的心理发展档案要具有发展性,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评,对于发现的轻度高焦虑学生,安排专业老师进行疏导,并联合辅导员、家长加强关注;对于中度或重度焦虑障碍学生,积极要求医疗介入,为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织牢“守护网”;

(2)定期举办多样化活动,放松身心。由学校领导牵头并由学校提供经费,各班级或年级具体实施,定期举办篮球、足球友谊赛、联谊等活动。

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是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的良好方式,活动中的人际交往也是提升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有效渠道,在团体活动中学生能够自发的成长,增强情绪调节能力;

(3)建立帮扶机制,重点关注高焦虑学生。可以通过点对点(个体对个体)、面对点(宿舍、社团等对个体)的方式对高焦虑学生进行帮扶与鼓励。利用好班干部、宿舍长等资源,定点指派帮扶任务,权责到人,辅导员也要加强对学生情况的了解。

可以对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与学生保持良好、及时沟通,增强问题发现与处置能力;社团与班级要积极团结高焦虑水平的同学,并采用合适方式积极对其干预与鼓励,引导他们走出焦虑。

(4)建立心理导航站。设置值班人员轮流在工作时间值班,接听学生心理咨询电话,及时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及解决,设立心理导航站与心理健康干预中心,利用心理专业师生力量,为全校师生的心理求助提供渠道与咨询支持。

个人层面: (1)自我调节。个体要降低焦虑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方面通过改变认知或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制定个人计划、放低期待值、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等方式降低焦虑情绪的发生率,避免因为拖延、执行偏差而导致的压力性焦虑;

另一方面,增强自我的情绪调节能力,认识到消极情绪、过度焦虑对自身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意识提高自己的亲社会行为能力和水平,可以通过亲近大自然、参加集体活动等方式提高对自然、社会的认同感。

还可以通过参加义工等公益活动从助人中获得快乐和获得感。通过喂养宠物方式,在与动物的互动中,获得付出的快乐;

(2)积极需求帮助。在心理压力较大时积极向老师同学或朋友父母等自己信任的人寻求帮助,将消极情绪通过倾诉、听取别人意见建议等方式合理宣泄。

通过与同学、朋友出门逛街、购物等方式将注意力转移,暂时从引起不良情绪的环境中摆脱出来,等冷静后再思考问题处理及解决方式,提高处理问题能力。

人际交往也是提升亲社会行为的有效方式,通过需求并获得帮助,个体能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友善的关系信号,增加积极的情绪感受,进而更能回馈社会;

(3)增强自我认知。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是正确处理问题、合理宣泄情绪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总结自己的思维方式、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积累处理事件的经验。

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校图书馆阅读有益的书目,开阔眼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兴趣与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事情多尝试、发掘兴趣爱好;多接触社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抓住机会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断充实自己。

社会层面: (1)增加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企业、社会团体等角色作用,为大学生创造实践、实习的机会。

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扩展知识面,增加对大学生的支持与鼓励,鼓励大学生参与一些有益社会的活动并给予正向的反馈,激发大学生奉献社会、回馈社会的动力,培养大学生为社会做贡献的价值观;

(2)加强文化引导。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出发,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输出,比如传统技艺、传统戏曲、影视等喜闻乐见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

(3)创造大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空间。在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中,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家、校、社要联合起来,给予大学生更多的空间独立思考、处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在问题处理过程中不断成长。

具体到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结合研究可以得出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会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大学生对问题的处理能力也会影响到情绪的产生。

因此,社会各界要给大学生足够的空间去独立面对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培养大学生自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大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成长、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